找到相关内容1716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般若神韵诗--观色悟空

    舍城附近,是释迦牟尼与弟子讲经说法的地方。“净土”,佛家所言的庄严洁净的极乐世界。“若乘”二句是祈愿自己能获得佛家的般若智慧,弘扬佛性,观照色空的本性,斩断和超脱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的烦恼和痛苦,进入成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4964133.html
  • 敦煌写卷《维摩诘讲经文》的文学意义

    隐士绮里季等同看待的。他的《答闲上人来问因何风疾》诗说:   一床方丈向阳开,劳动文殊问疾来。欲界凡夫  何足道,四禅天始免风灾。这里他又把自己比拟为卧床示疾的维摩诘了。唐代文人心仪维摩诘居士成风气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3864304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2)

    也不是恶,所以是无记。   众生生处有三界九地之分。欲界为一地:色界为四地: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;无色界有四地:空无边处、识无边处、无所有处、非想非非想处。随何地的异熟藏识现前,便是生于何地。...法门等,都包括在此观之内。  如是五重,空有为第一重,境心为第二重,用体为第三重,所王为第四重,事理为第五重,逐步从粗至细,由浅及深,便证唯识道理总摄一切教法。欲界修习此观只有闻慧和思慧。色界修习便具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464551.html
  • 佛教哲学简论

    ,此三者谓之“三法印”,原来也包括一切皆苦,称四法印,但无常、无我即是痛苦,故将其略去,仍称三法印。由此可知世间不可留恋,三界(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)如同火宅,色欲不可贪执,由是...

    徐文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5664608.html
  • 佛说般舟三昧经略释(1)

    大家比较容易接受。  勿念色、欲,色、欲是色界、欲界众生的动力,所以勿念色、欲。  勿念小 勿念大 勿念长 勿念短  勿念好 勿念丑 勿念恶 勿念善勿念嗔 勿念喜  大小、长短凡是所有相...

    洪文亮医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1164621.html
  • 王恩洋:广四缘论

    ,各各别望色界等及欲界等无间生心心所,如其所应尽当知”。即八现识前聚于后善染无记三界九地有漏无漏皆容得作等无间缘。若不尔者,五趣轮回造业受果,转凡人圣,见道成佛,皆无由立,以一类相续不生余法故。此八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4064829.html
  • 大乘唯识学派的五位百法

    有即指三有,亦即是三界之有,所以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可统称为“有”。有具者就是指能生起三界之因。佛家讲因果,三界之有,均由因果而造,众生起惑造业,即为堕入三界之因,是为有具。无贪即是告诫众生不能贪着...说:“随逐有情,眠伏藏识,或随增过,故名随眠。”   关于随眠的种类,据《俱舍论》等记,有六随眠、七随眠、十随眠、十二随眠等多种。六随眠即上述,与六烦恼同。七随眠即将六随眠中的“贪”再细分为欲界之贪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1965107.html
  • 太虚大师三教关系论与人间佛教

    了道家的定学成就。定,指心专注一境,保持平正不偏不倚,也叫做心增上学,并不为佛教所独有。根据佛法的分类,以定力相应之业报深浅分为欲界、色界及无色界,其中五色界即纯精神界又分为四重:空无边处定、识无边处...

    许颖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0065149.html
  • 周叔迦:成唯识宝生论略注(2)

    是故彼生应有方分,犹如色界有方分故,欲界亦然,彼界因故。不尔,以五色故,无住处故。犹如不知合者,此不如理。  △二破萨婆多师等救义有二:初救,后破。救中有三:初立宗,二立因,三立喻。今初。  若尔应许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3565295.html
  •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略注

    若须衣服庄严之具,即时往诣劫波树下,随其所须,应念而得种种众具以为严好,譬如他化自在之天。  劫波树,生帝释天喜林园中,应时而出一切所须之物。他化自在天者,欲界第六天,此天享乐不须自变乐具,假他乐事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165299.html